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足球新闻

王霜与大凉山足球少女的一周

  • 2024年06月26日 09:28

新华社成都6月25日电(记者陈地)六月的清晨,瓦吾小学和它的“玫瑰梦想球场”被薄雾笼罩。伴着雾里的露珠和新鲜的空气,数十个十来岁的女孩在球场上跑步、抬腿、拉伸……球场的一边,“青青的草地,圆圆的足球,小小的我们,大大的梦想”二十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。

6月18日,王霜(右二)指导瓦吾小学女足队员训练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,由于交通不便、自然资源匮乏,曾长期是我国最贫困的角落之一。瓦吾小学便坐落于昭觉县海拔2700米的高半山上,这里常年云雾缭绕,因此又名“云端小学”。2015年,在校长曲比史古的带领下,学校成立了第一支足球队,2018年,又组建起女足球队。

2022年8月,瓦吾小学入选蚂蚁公益基金会乡村校园女足扶持项目“追风计划”,学校的训练条件、训练水平和女孩们的训练装备都得到大幅改善。当年底,中国足协与支付宝共同捐赠,在瓦吾小学建成了全国第二座中国女足主题球场——“玫瑰梦想球场”,希望以中国女足的精神,激励大山里的女孩更勇敢地追逐足球梦想。目前,学校200多人中半数以上学生参与足球训练,其中有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十名女孩。

就在这个夏天,国家女足队员王霜走进这里,与大凉山的足球少女度过了美好而又难忘的一周。

资料图:瓦吾小学的女足队员们在“玫瑰梦想球场”上训练。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

“画里的人”来了

瓦吾小学的墙上,挂着十余幅足球明星的照片,王霜便是其中之一。“我以前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过王霜的视频,她技术好,人也很酷,是我的偶像!”约则伍支表示,在得知王霜要来的前一夜,她激动得没睡着觉。

14岁的约则伍支是瓦吾小学女足的队长,六年级的她即将毕业进入中学。“她练球两年多了,身体素质好,肯吃苦、敢下地,是我们球队的守门员,很厉害的!”校长曲比史古评价道。

在“云端”的瓦吾小学,网络在孩子们中并不算普及,他们大多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,对于中国女足和王霜都并不了解。“我大声跟他们说,就是墙最左边那个画里的人来了,哈哈!”约则伍支不停地感慨。

6月18日,王霜(右)和瓦吾小学女足队员约则伍支在训练后交流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约则伍支告诉记者,她妈妈目前在外务工,家里有爸爸和三个哥哥,当初得知她练足球都皱着眉直摇头。“特别是我当守门员,经常膝盖受伤出血,有一次受伤都走不了路。他们便坚决反对我再踢球,不过我觉得只有在踢球时才是最放松、最快乐的,他们最终没拗过我。”约则伍支笑着说。

作为在山上的孩子,能到县城的省重点中学昭觉中学读书是他们每个人的目标。据曲比史古介绍,目前约则伍支已通过该校足球特长考核,只要小学顺利毕业便能去到昭觉中学就读。

“我就希望把踢球坚持下去,然后继续读高中、读大学,如果不能成为职业的足球运动员,我也想回到这里,做一名教练和老师。”约则伍支一脸认真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。

几天下来跟着王霜姐姐训练,约则伍支学习和收获了很多,感觉离自己的足球梦想更近了。

最纯粹的热爱

清早从成都出发,傍晚时分,王霜终于来到了瓦吾小学。往期的“追风探访”,有老一代的“铿锵玫瑰”孙雯、刘爱玲,有前女足主帅水庆霞,还有新一代的女足国脚万佳瑶……这一次,三年来一直作为“追风大使”关注着女孩们成长的王霜,想做些不一样的事。

“过去很多时候由于时间有限,和孩子们见面就一堂课,很匆忙。这段时间国家队没有比赛任务和集训,我效力的英超球队热刺也在休赛期,我想沉下来好好陪陪山里热爱足球的孩子们,对我来说也会是一种经历和成长。”王霜说。

原计划每日从县城往返学校,但知道要经过蜿蜒的山路、单程开车要一个小时之后,王霜决定:住在学校,省去不必要的时间消耗。校长曲比史古兴奋地腾出学校仅剩的一间空房——图书室,旧沙发上铺张床单,就成了王霜这一周的住所。

“一天三至四练”,当听到孩子们每日的训练计划时,王霜有些惊讶。“很多城里专门练球的孩子都很难有这样的持续性,她们却在坚持这么做,我很感动。”上午8点,曲比史古郑重地把他平常带领的4至6年级近20名女足球员未来一周的“训练权”交给了王霜,“小王指导”的第一堂课开始了。

与大凉山许多小女孩一样,队员们腼腆又害羞。“在场边角落干什么,到中间来。”“大家颠颠球,球落地也没关系,继续就好。”王霜大声地指挥着。也许足球是这些内向少女最大的快乐,不一会儿,“小王指导”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,球场上便响起欢声笑语。

除了日常训练,王霜还亲自下厨为全校师生做饭。“我挺喜欢做饭,以前也经常做三四个人的饭菜。但两百多人吃,要用这么大的锅和这么大的勺,还真累呀。”王霜一边揉着胳膊,一边笑着说。几天的时间,王霜已经成为孩子们亲近和信赖的“大姐姐”。

“和她们在一起,我总会想起那个20年前的自己。下课了,教练还没有来,但我已经飞奔到球场自己练了起来,这就是对足球那种纯粹的热爱。这次女足没能去到巴黎奥运会,我真的很遗憾,也很迷茫,但在她们身上,我又看到了我们女足未来的希望。”王霜说。

“这些天来我觉得她们的接受能力都很强,也有一些天赋不错的孩子。更重要的是,她们是一群那么爱踢球的女孩儿,比赛输了会不开心,赢了会笑得合不拢嘴。足球,带给她们的是快乐。”

“社会对女足的关注始终很难像男足那样,(女足)市场化发展很缓慢。所以我觉得真正做到‘体教融合’对女足运动发展十分重要。”王霜表示,希望更多中学、大学拥有自己的女足队伍,形成阶梯式的联赛机制,让更多女孩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,也能坚持对足球的热爱和梦想。

更多的选择和可能

瓦吾小学足球发展到今天,校长曲比史古功不可没。21年前,学校只有4名学生和他自己一个老师,而今天,这个“云端小学”有了200多名孩子和14位老师,甚至还拥有了较为正规的球场和两名专职足球教练。

这是6月18日拍摄的瓦吾小学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“我选择搞足球的原因就是想看到孩子们开心。”曲比史古谈起自己的初衷,“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,足球几乎是他们唯一的玩具,我希望他们能在足球上找到快乐,找到自信,开心、健康地成长。”

二十出头、刚考过教练员E级证书的龙彦君和拉尔拉者在两个月前成为了学校的专职足球教练,主要负责低年级孩子的选拔和训练。孩子们渴望的眼神、对足球的热爱让他们一天三到四场的训练丝毫不敢懈怠。

“孩子们真的很听话,有时候我却很内疚、很惶恐,觉得自己能力不足,没有新的内容去教他们。我就马上去网上找、去学,他们在进步的同时我也感觉自己在提高和进步。”龙彦君向记者分享了自己这两个多月来的感受。

“王霜这次过来,让孩子们很受鼓舞,感受到榜样的力量。再加上我们现在有了新一代的年轻人过来做教练,新鲜的血液也让我更有信心了。”曲比史古说。

6月18日,王霜(右二)指导瓦吾小学女足队员训练。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

他坦言:“我们学校的孩子都来自附近,选材面窄,尽管长期训练但最终想成为职业球员还有不小的难度。不过他们拥有一项足球特长,就更有机会走出大山,去到更好的中学甚至大学,这也会给他们的未来多一个选择和可能。”

一周的时间很快,转眼就到了分别的时候。女孩们排着队站在校门口作别,王霜快速钻进车里,不让伤感的情绪蔓延。“这次我来是想带给她们快乐,没想到她们也带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体验。”

下山的路曲折而颠簸,王霜沉默了许久,“我想她们就算没有成为专业运动员,也一定可以通过足球培养和塑造属于自己的精神”。

标签: 足球中超中国足球中国女足

返回顶部